搜索: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改革是建世界一流大学重中之重
2011-06-02  来源:科学时报
 
几点具体建议
 
“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需要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以目前状况看,王小凡认为国家对一些研究型重点大学的投入已经为这些学校创造了可以在教育方面进行试点性深化改革的基本条件。“比如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学校已经进行了人事制度上的改革,将在校教授的评价、提升分为不同渠道系统,对这些教授在研究、教学、育人等方面均提出相应要求和考核标准。从研究经费来讲,许多以研究为主的教授已不需要为得到充足的经费而耗费大量精力,从而可以静下心来在自己的科研、教学和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上下功夫。”
 
在具体做法上,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大学教育,王小凡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1.教育管理部门和大学学院应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制及本科专业学位的要求上加大灵活性。一方面,本科生可以进校一年半至两年后再选定专业方向,或者允许学生们较自由地转专业。另一方面,对专业课和其他必修课的要求应只占学分的60%左右。另外40%的课程应以自由选择为主,鼓励有思想有建树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社会需求来塑造自己。在专业课部分,除了一些基础性的大课定为必修课(如占专业课学分的50%~60%),也应有40%~50%的专业选修课。这样可以使转换专业、院系的学生不至于为了满足新专业的课程、学分要求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2.课程设置要进行改革,在研究型大学中应该增设小型专业课。对生物学来讲,要首先压缩课时,避免重复性内容,削减大实验课的数量。一些大基础课的讲授由于内容变化不多,可以由热心于本科教学,受学生欢迎但没有繁重科研任务的教授为主。同时,在三四年级可以增设小型专业课程,学生与教授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1。在这些小型课程中,学生根据教授所提题目方向,自己作相应的学习研究并在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这样以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与教授有充分的交流。这些小课应主要由科研一线的教授们讲授,以传授最新的知识,在思考方式、表达方法上指导学生。
 
3.本科同学应该有指定教授进行学业指导,每学期要定期与导师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在满足专业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做到因材施教。课程改革后,一部分教授可以从原本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得到解放,他们可以成为导师制度的中坚力量,一个教授负责联系几个同学,从教授的角度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
 
4.在研究经费较充足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单位,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要实行由至少3人组成的教授委员会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会议来指导论文和学生能力培养,从而防止目前直接由导师一人指导学生直到毕业的情况。
 
5.教学改革要完成一个教授、管理部门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工程。王小凡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使学生能有机会主动参与评价和教学改革,而不是被动学习。要完善网上评价课程制度。学院应定期对课程的内容、教授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和改善。另外,在课程有较大变动时,学生代表可以主动参与,与教授共同讨论制定授课方案。
 
王小凡最后建议,要改变目前大学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需要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确定具体做法,需要将高校人事制度和评价体系改革结合起来。不能单纯要求教授增加小课的数量,因为教授们的压力已经够大。可以通过评价体制的改革,让优秀的教学和杰出的研究受到同等的认可、奖赏和尊重,让擅长教学的教授将精力放在教学特别是大课教学上,让研究活跃的教授多开小课,将最新的成果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结合起来,才会在不给教授造成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解决目前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亚博体育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mofangziyuan.com。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